天长先锋网>> 郑集>> 美好郑集>>正文内容

金秋丰岁制谷机 童心巧手传农韵 ——郑集镇开展农耕文化实践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2日  来源:

金黄的稻田翻滚着波浪,饱满的果实挂满了枝头,丰收的喜悦即将洒满大地。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,为了让中小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,深入了解传统农具背后的智慧,郑集文化站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“DIY 风谷机” 主题活动。同学们将亲手制作风谷机模型,探索传统农具的工作原理,在实践中开启一场奇妙的农耕文化之旅。

农耕课堂开讲,老农具里藏 “学问”​

在志愿者的带领下,同学们来到郑集678乡愁记忆馆中的农耕文化展示馆,馆内有一台保存完好的老式风谷机,这台风谷机瞬间吸引了在场学生的注意力。“大家知道这台机器是做什么用的吗?” 志愿者以提问开篇,引发学生们的热烈讨论。随后,志愿者详细讲述风谷机的历史渊源——从古代农民依靠 “簸箕扬谷” 分离谷物杂质,到风谷机发明后大幅提高劳作效率,再到不同地区风谷机的造型差异与地域特色,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听得入迷。​

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风谷机的工作原理,志愿者现场拿出新鲜稻谷、谷壳与杂草,邀请学生们亲手触摸、掂量。“稻谷沉甸甸的,谷壳一捏就碎还很轻。” 来自郑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李梦雨在体验后说道。志愿者顺势解释:“风谷机正是利用稻谷与杂质比重不同的特点,通过风力实现分离,这其中藏着简单却实用的物理知识。”​

动手制作闯关,巧思打造 “专属谷机”​

在农耕文化小课堂结束后,最受期待的 DIY 风谷机制作环节正式开启。志愿者为每组学生发放精心准备的安全环保材料包。“先将两块底座木板的凹槽对齐,轻轻按压扣紧,注意不要用手触碰胶水开口处。” 现场专业指导老师一边示范,一边详细讲解制作要点。​

制作过程中,学生们热情高涨,纷纷化身 “小小工匠”。有的学生专注地拼接底座,遇到木板对齐难题时,在志愿者的协助下耐心调整;有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安装扇叶,反复转动摇柄测试顺畅度;还有的学生发挥创意,用彩色颜料在风谷机外壳上绘制稻田、稻草人、丰收果实等图案,或书写 “粒粒皆辛苦”“春种秋收” 等农耕谚语。指导老师则在现场巡回走动,及时为学生们解决 “零件拼接不牢固”“扇叶转动卡顿” 等问题。经过 70 分钟的努力,10台造型各异、充满创意的风谷机模型陆续完成。

“我的风谷机到底能不能用?” 带着满心期待,活动进入成果测试与趣味比拼环节。志愿者为每组学生发放了混合着谷壳、碎草的稻谷,两人分工协作,一人将稻谷缓缓倒入风谷机进料口,一人转动摇柄。随着扇叶 “呼呼” 转动,轻盈的谷壳与碎草从出风口飘出,饱满的稻谷则簌簌落入下方的 “接谷盒” 中,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欢呼声。​

传承农耕文化,活动收获满满​

活动最后,学生们纷纷分享参与心得。“通过这次活动,我知道了风谷机的工作原理,还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,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。”“做风谷机特别有意思,我要把它带回家当纪念,给爷爷奶奶讲讲它的故事。”…… 学生们的话语真挚而朴实,道出了活动带来的成长与感悟。

郑集文化站站长郭中华表示,此次 DIY 风谷机活动是助力农耕文化传承的一次有益尝试。未来,郑集文化站将继续依托郑集678乡愁记忆馆内主题场馆的独特资源,精心组织系列主题活动,通过沉浸式体验、互动参与等方式,让郑集678乡愁记忆馆从 “静态展馆” 变为 “动态文化空间”,吸引更多人关注。

(来源:郑国梅)


上一篇:郑集镇:织密网络安全网,筑牢扫黄打非墙[ 09-17 ] 下一篇:真情服务暖兵心 倾力维权显担当 ——郑集镇为退役老兵成功讨薪…[ 09-22 ]
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