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滁州天长市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要求,以阵地建设为抓手,通过深挖本土资源、构建网络平台、丰富实践载体,打造“特色、云端、实践”三维阵地体系,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、见行见效。
打造红色阵地,建强“实境课堂”。科学规划教学点。天长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,全面梳理革命遗址、传统文化场馆资源,每季度在教学点打造前开展资源普查,按照有教学场所、设施、课件、讲解员的标准每季度打造1个现场教学点。已建成新四军二师兵工厂、金集镇乡村振兴馆、抗大八分校旧址等示范点,其中抗大八分校旧址配套开发“红色足迹”导览系统,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抗战场景,提升教育感染力。金集镇乡村振兴馆依托当地茶叶种植特色,增设互动展区,开展炒茶体验,增强教学互动感。建强乡镇党校网络。整合党群服务中心、会议室等场所,实现16个乡镇党校全覆盖,16个乡镇党校均配备投影设备、图书角等标准化教学设施。铜城镇党校以“党性教育+抗大精神+能力提升”为特色,开设基层党建、农业技术等课程,年均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。培育专业师资队伍。按照理论政策、革命传统、现代经济、基层治理、知识技能、先进典型6个类别,聘请40名党校专职教师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、基层党组织书记、先进模范人物、优秀实用人才、行业领军人物等作为“皖东先锋讲师”。开发《天长革命史》《乡村振兴案例》《稻茬麦科学播种技术》《以养蟹为主套养鳜鱼生态高效新模式》等本土课程,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。
构建网络阵地,拓展“云端课堂”。打造精品教育资源。围绕红色文化、基层治理等主题,制作《淬火青春》《“常胜将军”罗炳辉》等教育片,获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讲述基层党员故事短片《爱心助残 温暖同行》《党徽闪耀 科普有我》在安徽先锋视频号、滁州微信公众号、天长发布同步展播,进一步引导党员践行初心使命。搭建多元学习平台。依托“共产党员网”“安徽先锋网”“天长发布”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源。针对天长外出务工党员开设“流动党员云课堂”,累计点赞量超万次,解决了流动党员集中培训难组织的困境。利用206个远教站点和75块远教大屏播放政策解读、农技知识等内容,覆盖党员1.2万人次。创新互动学习模式。在直播学习环节设置弹幕互动区,鼓励党员实时留言提问、建言献策。目前已收集到组织生活优化、学习内容设计等各类建议60余条,实现“学习有实效、意见有回响”的良性互动。
丰富实践阵地,打造“实干课堂”。党群服务暖民心。联动辖区共建单位、“双报到”党员及大学生志愿者,开办集红色文化教育、生命安全宣讲、兴趣爱好为一体的“暑期爱心托管班”,以“党建红”守护“童心彩”。联合天长市社区医院,聚焦老年人常见病,举办健康课堂30场,内容包含芡实食疗等本地养生法,惠及人数增至1100人。红色车间促发展。积极打造“红色车间”,推动党建与生产融合,设立党员示范岗,党员们佩戴党员徽章,亮明身份,在生产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。定期开展“车间党课”,将党的理论知识、方针政策传递给每一位职工。组织“技能比武”活动,激发职工提升业务能力的热情,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党员骨干以身作则,通过“模范带动”,传授经验与技巧。远教助农兴产业。通过“站点+基地+农户”三级联动机制,有效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能。依托“芡实之乡”品牌优势,重点打造芡实种植、稻虾共养等特色产业教学体系,开发《方塘明珠》《稻虾共趣》等本土化远教课件,组织农技专家开展田间教学21场,覆盖农户1200余人次,实现“课堂学理论、地头练实操”的学用转化。已培育出铜城镇芡实加工、大通镇稻虾米养殖等特色产业,形成“远教赋能—技术推广—产业成链—农民增收”的良性循环。
(薛秋雯)
上一篇:阚绪瑞主持召开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和土地管理委员会会议[ 08-04 ] 下一篇:贺家平主持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议暨8月份市委常委碰头会[ 08-07 ]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