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宋代孝子朱寿昌以“不见母,不复还”的坚决,书写了感人至深、为人称道的孝行故事。以“孝亲之乡”闻名遐迩的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,多年来不断发扬本地名孝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所蕴含的孝亲精神,以文旅融合发展、孝行信用建设、树立标杆典型、文明实践宣传为重要抓手,将孝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提升各方面工作,营造全民行孝、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,持续提升文化自治、文化德治效能,进一步拓展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新形式。
文旅融合,描绘宜居宜养“新蓝图”,让文化体验“接地气、聚人气”,提升群众情感温度。
作为“全国孝亲敬老教育基地”,秦栏镇近年来深入挖掘本地孝亲文化底蕴,打造以“一园一祠一树一广场”为主要内容的孝亲文化旅游路线,借力内涵深厚的文旅体验助推基层德治提升,此外,秦栏镇联合市关工委、市文联面向全国开展楹联征集活动,并汇总形成《孝泽秦栏》一书,邀请孝文化研究专家撰写《秦栏寻孝》《秦栏孝谈》等乡土教材,广泛播撒“孝亲”之种。
漫步孝亲文化园内,寿昌塔、思母亭、同仁书院等秦栏镇特色孝文化IP林立。“作为秦栏本地人,每次来到公园,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宋代同乡人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感人事迹。这种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形式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,也使我浸润于孝亲敬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中,提醒我自觉承担起赡养老人、关爱长辈的责任。”秦栏镇居民曹艳说道。
信用建设,集聚产业发展“强动能”,让孝行激发“大实惠、大收益”,解锁乡村共治共富密码。
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,秦栏镇将“是否孝老爱亲、关爱留守老人”等6种行为作为重要评判指标写入乡风文明评议正负面清单,将拒绝赡养老人等违背孝义的失责行为列为一票否决事项。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展以来,累计对信用户正面“孝行”行为加分2.9万分,完成“孝行授信”9715余户。
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利用“和美积分”推进移风易俗“孝心积分制”工程,通过细化孝亲行为评定、提升孝行加分值,引导实施孝行的信用户共享金融实惠。积分排名靠前者优先参与“孝亲之家”“星级志愿者”等荣誉评选,让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文化,用“小积分”撬动基层自治“大效能”。目前,相关信用户因孝行获得“和美积分”达24万余分,累计发放礼遇优惠达2240元。
树标立杆,凝聚孝老爱亲“向心力”,让先进典型“做表率、当先锋”,引领社会和善敬老导向。
为树立孝文化标杆、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氛围,秦栏镇每两年开展一次“孝星”“孝亲之家”选树活动,常态化选拔“好婆婆、好媳妇”等孝老爱亲模范,近40个先进典型受到表彰。除此之外,秦栏镇还将孝老理念融入“一约四会”,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孝亲“领头雁”的感人事迹,注重“以孝为范、以孝化人、以孝促治”,持续发挥先进孝亲典型在基层德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辖区内各村(社区)根据本地人才队伍情况开展“情暖银龄·‘1+1’包保行动”,定期邀请孝亲模范与年轻村“两委”结对参与“爱心义诊”“敲门送学”“情暖夕阳红”等助老活动。“百善孝为先。参与的各类助老活动都会让我意识到,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社会‘爱老、敬老、孝老、助老’氛围的营造和引领,我们要一直坚持做下去。”全国“十大慈孝人物”提名奖获得者胡兰女士说道。
文明实践,唱响多方共治“合奏曲”,让共建成果“惠民生、暖民心”,共享文化治理成果。
为切实推动孝文化在基层治理体系中走深走实、行稳致远,秦栏镇号召各村(社区)围绕本地养老服务实际需求成立孝亲敬老服务队、创建专项服务项目,涌现出一大批如“小白马”“寿昌之义”“云上新华”“太阳花”等特色队伍。2024年秦栏镇累计举办爱心助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5场,服务60岁以上老人达500余人次。
秦栏镇定期举办的“孝亲文化节”,每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是本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活动品牌,持续为全镇营造仁爱孝德的社会导向,不断擦亮秦栏镇孝文化名片。
传统孝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智慧,对创新基层自治德治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。未来,秦栏镇将接续提升孝文化对基层治理方式、治理力量的导向和凝聚作用,以孝文化“软约束”筑牢基层善治“硬效能”,实现治行为之“标”更治观念之“本”,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厚植传统孝文化积淀。
(来源:秦栏镇 陈马骏)
上一篇:秦栏镇党员干部春训班顺利开班[ 03-01 ] 下一篇:秦栏镇:党建赋能解码“名镇强村”[ 03-04 ]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