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价买童装、积分兑换生活用品、获得低息贷款……在天长市新街镇,这是许多居民再熟悉不过的“信用福利”。居民们争做好人好事、比拼提升信用评分等级,同时享受良好信用带来的红利,形成知信、用信、守信的良性循环,推动乡风文明建设“细水长流”“静水流深”。新街镇持续深化文明乡风培育行动,积极探索“信用+积分制”模式,绵绵用力、成风化俗,用实际成果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借鉴。
产业“富口袋”,文明“富脑袋”。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和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,新街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统筹资源、整合力量、制定政策、形成路径。盘活闲置用地,建设水蛭养殖基地6670平方米打造“蛭”富工坊。引进总投资6000万元年产1.5万吨蔬菜种植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,带动周边村民增收。以江淮风景道建设为契机,强力推进云上村落度假核心区项目招标建设,推出“芦花迷宫”“芦花客栈”“十里芦花”等主题游线路,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。如今,村强民富的“蛋糕”越做越大,实现了从落后乡镇到“集镇美、村容美、民风美、干部美、社会美”五美小镇的蝶变。越来越多的居民端起“饭碗”、鼓起“腰包”,过上了幸福滋润的日子。
“光富‘口袋’还不够,还要富‘脑袋’。”新街镇宣传委员陆文龙说。针对富起来后容易滋生的邻里矛盾、铺张浪费等问题,新街镇以“有事好商量,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”为理念,广泛征集村(社区)两委成员、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、妇女代表的意见,围绕推进移风易俗、培育文明乡风制定村规民约。同时,充分调动各村(社区)“五老”、村民组长和网格员等骨干力量组成红白理事会,围绕红白事操办出规定、强约束,划出红白事操办的“红线”。
理事会统一红白事办理标准,对上报的红白喜事进行跟踪,并负责监督指导和服务。从事前入户宣传政策,到事中提供流程安排、证婚邀请、组织志愿者等帮办服务,这样的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了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,让“礼”回归本身的意义,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。“现在办红白事负担轻了,邻里间人情味反而更浓了。”新街镇峰阳村一位老党员表示。
文明可评价,信用能管用。将德治“软约束”转化为乡风文明“硬抓手”,还需要有力度的激励措施。新街镇在实施多年“孝善积分”“绿色积分”的基础上进行考评体系升级,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,从遵纪守法、家庭和谐、邻里友善、关心集体、爱护环境、致富带富、热心公益、移风易俗七个方面制定“和美积分”即“信用积分”。村民凡是做了提倡或鼓励的事情就加分,做了禁止或反对的事情就扣分,由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、村组干部等共同对村民个人月申请情况和加扣分情况进行审核,审核结果报村“两委”审定。每月在村(社区)公告栏内公布本月“和美积分”红黑榜,作为先进典型评选依据。此外,该镇开展信用助新风“123”行动,明确以信用生态助推文明乡风“1”条主线,成立产业发展服务队、“信誉新街”宣讲队“2”支队伍,通过打造“信用版”村规民约、设立信用“红黑榜”、选树先进典型“3”项举措,推动“信用+治理”体系持续增效。
2023年以来,该镇依据积分记录台账,通过民主推荐,培树“美丽庭院”市级5户、镇级20户,市级“平安家庭”6户,镇级先进典型11名。“乡村是熟人社会,人人都不想落后,人人都想做公告栏里的先进典型。”新街镇组织委员汪雯雯说,奖牌虽小,却有引人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。积分一加一减,不仅约束了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,更激发了大家自觉参与文明实践、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。攒积分带来的成就感,提振了新街镇居民的“精气神”,“村里事”变成了“自家事”,村民从“不愿干”“懒得干”变为“主动干”“争着干”。
信用村里讲信用,文明乡风育文明。中秋将至,新街镇新街村的王阿姨走进信用超市,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用积分兑换了洗衣液、帆布包,随后又来到商店,用自己AAA信用等级半价为孙女购买了几件童装。看着日益增多的信用权益,王阿姨自豪地教育孙女:“这些可不仅仅是实惠,更是好信用带来的荣誉呀!”
居民可以通过“攒积分”到村(社区)信用超市兑换纸巾、牙膏、洗衣液等生活用品,还可凭积分登上移风易俗季度“红榜”。该镇还主动拓展“积分制”应用场景,对于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本地居民发放绿色积分,可凭积分到镇垃圾分类体验中心兑换环保物品。对于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居民,可以扫描二维码申报信用积分。根据信用等级,新街镇与金融机构、周边商户合作,向居民提供对应的商品折扣、文体活动、医疗教育、办理业务快捷绿色通道等福利,还有信贷优惠、特色农险费率优惠等金融支持,多元应用场景不仅提升了获得感,也让守信者感受到源源不断的“信用红利”。
“在我们村,村民之间不是比较谁的房子大,而是比较谁的信用积分多、文明程度高、社会贡献大,信用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。”新街镇新街村于2023年获评滁州市文明村镇,该村党组织书记谢燕感慨,百姓精神“富”起来,乡风文明才能“兴”起来。
(新街镇:盛诗琦)
上一篇:天长市金集镇:“134”工作法 助推乡村振兴“诚”势而上[ 09-05 ] 下一篇:张铺镇: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打通乡村振兴新路径[ 09-06 ]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