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长先锋网>> 万寿>> 工作动态>>正文内容

万寿镇: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

发布时间:2021年10月15日  来源:

今年10月13日是第32个“国际减灾日”,主题是“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”。万寿镇位于天长市东北,辖四村一社区,常住人口11800人,东临高邮湖,南濒洋湖,北依白塔河,地势低洼,属典型圩区。自然灾害主要以洪涝和强对流天气为主,其中洪涝和台风是重点防范灾害之一,从历年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看,几乎每年都会发生,主要原因:一是地理位置特殊,境内“两湖一河”环绕,一遇强降雨,周边客水入境,易形成“洪水走廊”造成洪涝灾害;二是地势低洼,雨水汇聚形成雨涝灾害,白塔河水位一旦高于内圩水位,内圩雨水汇积顶托,无法外泄导致外洪内涝,极易形成特大内涝灾害;三是毗邻两湖,受热带低气压影响易发生“龙卷风”(2021年7月9日张安村113户受台风影响,倒损房舍220间;2021年7月28日台风“烟花”过境,8户村民受淹,全镇12圩受淹,农作物受损约4000余亩)。

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,镇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汛救灾措施,始终把“以人为本,安全第一”的理念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出发点,从工作实践看,可概括为:

一、强化政治站位,提高对灾害风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

古人云“患生于所忽,祸发于细微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、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充分体现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,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。灾后救助工作直接涉及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关心关注的大事,是重要的民心工程,也是“促一方发展,保一方平安”的政治责任的重要体现。隐患生于易疏忽,祸源起于不细微,为防微杜渐,镇党委政府充分运用“统”的指挥棒,细化落实各部门的灾害防御责任,出台规范性文件,全镇上下呈现“各就各位,互相补充”的良好应对局面,实现了防汛救灾应急响应指挥机构“精细化、模块化、流水线”运作,强化了全镇干群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。

二、坚持高位推动,全面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工作

事半功倍的做法是把工作做在前面。2021年7月28日“烟花”台风过境,镇党委政府提前利用工作群实时发布气象信息、工作动态,应急广播、电子屏、流动宣传车24小时不间断播出;志愿者、包村干部上门动员宣传,将隐患风险前置,提升舆情导控能力,使得民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其次,全面部署与阶段部署相结合。“烟花”台风来临前,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全镇防汛工作会议,全面强调部署防台风、防汛工作,每班15人24小时全天候值守,包村(队)镇干进村入户普查危房,动员疏导35户、86人撤离并采取“投亲靠友”的灾前安置,通过“包保”强化汛前责任体系的“神经末梢”。7月份两次强台风万寿镇均无人员伤(亡),这与党委政府按照综合减灾治理理念及灾前科学监测、研判、细化落实主体责任密不可分,做到了“灾前、灾中、灾后”的安全闭合。

三、坚持多管齐下,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。

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搭建的综合性应急救灾指挥平台,健全与气象、交通、水利、应急等职能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,联勤联动,会商研判。融入全局,借势发力,从构建“大应急”的高度探索完善指挥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。建立镇(村)灾害信息员及AB岗制度,确保A岗缺席B岗补,无缝对接,形成工作常态。对成绩突出的村(社区)自然灾害信息员予以表彰;对创建省级“综合减灾示范社区”予以经费保障;村(社区)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,并建立镇、村(社区)两级自然灾害数据库等。同时建立镇、村(社区)“今冬明春”救助台账,按“个人申请、村评、镇核、市发”的程序规范发放,打通灾害救助“最后一公里”,把党中央的温暖及时发放到每一户救助群众手上。通过建立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多方协同”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,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使得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得到增强。

(来源:天长市万寿镇 李晓东)


上一篇:万寿镇:开展高血压日志愿者宣传、义诊活动[ 10-15 ] 下一篇:万寿镇:金秋重阳,感恩敬老在行动[ 10-15 ]
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