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长先锋网>> 先锋动态>> 先锋动态>>正文内容

安徽天长:争当一体化发展排头兵、高质量发展先行者

发布时间:2020年12月01日  来源:

“十三五”以来,天长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滁州市各项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,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,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与时间赛跑、同强手过招、向困难宣战、为梦想奋斗,深入实施新发展战略,统筹推进“五大发展”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。

天长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

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

天长市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,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,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滁州市领先、安徽省前列。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县考核位居全省第1名,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位次提升到91位,位列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(市)57位,安徽第一。

“十三五”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.4%,总量达到524.1亿元,稳居滁州首位,提升至安徽省县级第4位;人均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突破1.2万美元。滁州高新区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升至第3位。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获得省政府表彰。财政收入连续跨过40亿元、50亿元台阶,年均增长9.0%;收入结构明显优化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00家,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.9%;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.9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.5%。连续六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,先后荣膺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、绿色发展百强县、投资潜力百强县、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,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,天长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。

加大结构调整力度,加快推进转型升级,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0.9:61.5:27.6调整为2019年的6.9:62.0:31.1,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。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,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,制造业综合实力列全省第二,板块经济发展成效初显,“4+6+8”工业园区发展布局初步形成。全市规模工业企业509家,比“十二五”末(下同)增加92家,其中战略性新兴企业98家,增加28家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.2%,位列滁州市第一。天大集团、天康集团连续多年位居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前列,缸盖公司荣获滁州唯一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。智能测控装置(仪器仪表)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。

农业结构日趋优化升级,农、林、牧、渔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,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和产值保持滁州市县级双第一。现代服务业扩容提速,总量位居滁州市第一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,电商企业达4000多家,销售额40多亿元,创成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(市),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县,汊涧镇、仁和集镇获评示范镇;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。康宁电商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获批省级示范园。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。旅游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,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创建。坚持靶向施策、精准扶持,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了80%的地区生产总值、90%的税收和90%的就业岗位。

天长市芡实产业喜获丰收。

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 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

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,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、民营经济提升工程,一批创新创造企业脱颖而出,创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,创新势能加速积聚,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、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县市、全省首批创新型县(市)建设单位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.8%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,均超额完成“十三五”目标。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5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63家,数量均居全省县域前列。“天长汇”“奇客营”等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入驻团队50余家。连续举办30届人才科技节。

滁州高新区做精做优以“平台共建、基金共设、需求共征、项目共施”为特征的政产学研合作“天长模式”,加快抢占更高质量发展“智”高点,推动园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蝶变。依托人才科创城,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,全面推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、江南大学、中科院常州先进所等高校院所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,实现校地校企由单一项目合作向研发转化、科技孵化、成果产业化全链条合作转变。坚持“引、培”并举,“移大树、育小苗”并重,加快搭建创新平台,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。

重点改革推深做实,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。巩固提升医改成效,获批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;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省政府通报表扬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成果持续巩固,全市151个村(社区)集体经营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,“三变”改革实现镇村全覆盖,获评全国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单位;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、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、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、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试点扎实开展,在全省首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理记账服务。

全面推开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实验,通过民政部中期评估,获批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。组建五大国有金融公司,完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改革,供销社综合改革、投融资、科技、人才等改革有序推进,市供销社获评全国百强。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,商事制度和“放管服”改革持续深化,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加快拓展,政务服务全面优化、政务环境持续净化,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。

天长人才科创城。

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 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

全市城市开发边界、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“三条控制线”划定落地,红线管控制度全面落实。全力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扎实做好中央、省、滁州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各年度整改任务。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改造、餐饮油烟、建筑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,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全面建立河(湖)长制,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加强,釜山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成投运,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。强化土壤污染管控,生态修复矿山6处,拆除违法大棚房2处、违建别墅4栋。固体危险废物全部安全处置。节能减排扎实推进,单位GDP能耗、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全部完成。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,深化林长制改革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.12%,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,创建省级森林村庄43个。

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(2014-2030年)获批实施,城市空间规划(2017-2030年)、系列专项规划、多项控规详规、49个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,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备,空间格局更加优化。城市建设提速推进,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65亿元,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78个,竣工130个。主城区发展空间不断舒展,金牛湖新区规模初具,城市功能日益完备。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,城镇化率达到64.28%,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蝉联这一称号,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。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“三城联创”强力推进。基础设施全面加强,金牛湖大道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,公路通车里程超2500公里。

乡村振兴全域发力,“六个城乡一体化”全面推进,城乡发展更加协调。深入实施农村环境“三大革命”和人居环境整治“千万工程”,镇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镇容村貌焕然一新,被中央农办、农业农村部通报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。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、重点示范村2个。创成省级文明村镇6个、滁州市级文明村镇22个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“村村超五万、百村达十万”目标全面实现,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(社区)总数达15个。

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
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

坚持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。老旧小区、棚户区改造等优质民生工程建成投用,连续13年获滁州市考核一等奖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扩大,全市困难群众438户1414人全部达到脱困标准;完成结对帮扶任务,助力萧县脱贫摘帽。“创业江淮”行动成效显著,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万余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8%以内。富民增收成效明显,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807元、20181元,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.9%,人民生活整体迈入小康,消费结构明显改善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,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使用,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。

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、积极推进,千秋小学、天长二中新校区、第二小学、秦栏小学、益智学校等项目建成使用,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;率先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,新增普惠性民办园14所;获评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;普通高校一本率和达本率在滁州各县市区连续多年保持第一;工业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。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,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;卫健委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;仁和集镇创成国家卫生镇;市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医保管理先进单位,全国县级唯一;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国家级培训基地。

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,开工建设文化艺术中心,改造提升5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;建成瘦梅书院、城市书房阅读点;文化和旅游工作因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,被省政府通报表扬激励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,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。“道德信贷”工程成效显著,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之一。

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 社会治理打开新局面

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,积极融入南京、合肥两大都市圈,纵深推进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。以金牛湖新区为突破口和主平台,全面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,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和产业承接配套,积极打造“大江北”协同发展先导区。产业园区升级转型步伐加快,滁州高新区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区,秦栏、铜城、汊涧、杨村、金集等园区完成扩容升级,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显现。坚持招大引强与择优选商并重,务实开展精准招商,招商引资量增质升,四年来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4个,利用省外资金720亿元。

建立天长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库,谋划了100个项目,总投资1600亿元,恒大童世界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、致远国际学校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。利用外资规模逐步扩大,对外贸易加速发展,201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.7亿美元,进出口总额6.7亿美元,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458家。全省首家县级海关机构——滁州海关天长通关监管中心2016年正式运行;获批国家级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示范区,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。

平安天长、法治天长建设深入推进,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,信访积案化解扎实推进,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,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不断提升,连续22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。建成全省首家诉前和解中心。荣获首批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”称号。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。集中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,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双下降。获批省平安渔业示范县。全省首创消费者投诉举报全程电子化,获评“长三角满意消费”领跑行动示范市,安徽唯一;市场监督管理局获评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。

(来源:天长市融媒体中心)


上一篇:天长市:智“汇”天长 共“创”辉煌[ 11-30 ] 下一篇:天长市召开村企联建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调度会[ 12-02 ]
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